經濟大國離經濟強國有多遠
  世行預測“中國將成全球最大經濟體”引熱議
  世界銀行有關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預測成為經濟界最新話題。一些外媒認為,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只是時間問題。另一些媒體指出,中國經濟發展不應僅停留在數字上的超越。
  《時代》: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遲早取代美國
  美國《時代》周刊認為,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這一天總會到來;自改革開放之日起,中國躍居全球最大經濟體這一趨勢就不可避免。中國有近14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何時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只是時間問題。
  周刊認為,美國無法忽視國內生產總值將被中國超越這件事情的重要性。畢竟,在過去100多年間,美國是全球當仁不讓的經濟引擎。中國成為全球重要經濟引擎,是經濟和政治影響力自西向東轉移的另一信號。
  周刊總結,不管美國位居第幾,經濟都亟需改革。美國需要更好的基礎設施、更靈活的稅務體制、更好的教育體系、更多縮小貧富差距的努力,夯實經濟增長的基礎。所以,不必過於糾結誰是第一。
  《金融時報》:
  中國軟硬實力大盤點
  更大就意味更好嗎?英國《金融時報》2日刊文,分析中國硬實力軟肋。例如,中國去年商品出口比美國多14%,但商品進口卻比美國少31%。決定一國在世界貿易體系話語權的,正是這個國家的市場規模。
  與此同時,美國的金融市場和機構位於全球金融體系的核心,這使美國在構建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定全球金融監管細節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影響力。
  相比美國,中國還缺少領先世界的技術企業。中國人均生產力僅為美國的五分之一左右。
  領先的技術和大手筆的國防開支,賦予美國延展全球的軍事實力。這種情況可能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除硬實力保持全球領先,美國同樣在軟實力方面占據優勢。報道說,美國擁有影響力強的流行文化,最頂尖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以及雄厚的科學底蘊。
  《金融時報》1日刊發的另一篇報道認為,中國獲得資源和技術進步仍需其他國家的幫助,在國際機構中發揮的作用依然偏弱。例如,美國和歐盟依然主導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
  中國經濟正在擺脫
  “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增長”模式
  針對世界銀行的最新預測,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理事蘭迪·克羅斯納告訴美國CNBC電視臺記者:“中國(經濟)走強已經相當一段時間。美國企業界和世界企業界都清楚這一點。”
  他說,即使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最終在數字上超越美國,也不會達到所謂臨界點,“不意味美國經濟無法保持實力”。
  供職美國券商BTIG公司的丹·格林豪斯說,儘管中國經濟增速超過7%,中國“股市在過去5年的大部分時間實際走勢向下”。
  新加坡大華銀行最新研究報告稱,中國進入改革、結構重組和再平衡的新階段,經濟進入溫和增長的“新常態”,可能延續至今年第二季度。
  報道說,中國經濟正在擺脫“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增長”的模式。
  據新華社
(原標題:世行預測“中國將成全球最大經濟體”引熱議)
(編輯:SN0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gpnfenwue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